在近期的印巴冲突中,歼10C无疑成为了战场上的明星,吸引了世界各国的目光。虽然阵风战机从数据上看与歼10C相当,但在实际战斗中,阵风却被歼10C完胜,超出了全球的预期。这一场实战的胜利不仅让歼10C证明了自己的实力,更让世界重新审视了中国军事装备的先进性,同时也促使全球重新思考现代战争中如何最大化发挥装备的性能。这场冲突不仅对装备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,甚至推动了一场技术革命的悄然发生。从非洲到中东,再到南美,歼10C以其“技术自主”和“成本控制”的双重优势,再次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青睐。
1. 潜在订单,百亿市场酝酿,歼10C有望在全球军备市场中占据重要一席之地。自阵风被歼10C击落后,印尼开始对是否高价采购阵风战机产生了疑虑。尽管目前这种怀疑还仅仅是媒体和民间层面的讨论,官方尚未作出明确回应,但这至少说明歼10C击落阵风的事件已引起了连锁反应。许多之前热衷于购买欧美军事装备的国家,在现实的对比之下,开始重新评估自己的采购策略。从相关媒体报道来看,一些国家已经开始审慎考虑采购中国装备的可能性,歼10C等中国装备的吸引力日益增强。巴基斯坦空军在2019年签订了25架歼10CE后,因其在这次空战中表现出色,已经明确表示有意增购歼10C。巴基斯坦正准备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防空体系,包括预警机、红旗-9防空系统以及PL-15导弹,确保未来应对来自印度的潜在威胁。2025年5月15日,巴基斯坦总理视察空军基地时,对巴基斯坦空军的实战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,直言不讳地表示,他们成功击落印军战机的行动,必将让莫迪铭记一生。
2. 实战表现,从“虐菜”到“屠龙”的认知转变,中国装备获得广泛青睐。根据多家媒体报道,埃及、印尼、巴基斯坦、伊朗、沙特、阿联酋等多个国家在亲眼目睹歼10C在实战中的卓越表现后,开始重新审视其战机采购需求。包括埃及、孟加拉国、缅甸、阿尔及利亚、伊朗、沙特、阿联酋、苏丹、委内瑞拉、哥伦比亚等国,都对采购中国的歼10C表现出浓厚兴趣。据媒体南宫ng28相信品牌力量分析,全球潜在订单可能达到300架,交易金额可能超过240亿美元,显示出中国装备的广泛市场需求和影响力。
3. 欧媒披露,哥伦比亚主动向中国采购,歼10C赢得24架大单的机会。5月16日,欧洲军事网站“BulgarianMilitary”援引美洲媒体消息称,哥伦比亚计划向中国订购24架歼10CE,以替换已服役近40年的以色列“幼狮”战机。据悉,这次采购意向是哥伦比亚主动向中国提出的,主要看中中国装备的整体体系和标准,认为中国的装备才是能够值得信赖的未来之选。尽管这一消息目前仅仅是意向性表态,离最终订单确认还有一定距离,但哥伦比亚主动寻求采购,表明其对中国装备的兴趣和认可。这不仅代表着哥伦比亚的兴趣,意味着他们对中国装备的信任也在日渐增长,甚至美国的传统盟友也开始重视中国的军事装备。虽然哥伦比亚可能受到美国的影响,导致这笔订单的落实还存在变数,但这起事件已经标志着全球军备格局的逐步重构。中东一些国家,如沙特,逐步摆脱了对美制装备的过度依赖,部分国家对美国远程“锁死”F-15功能的担忧也愈发明显。
4. 歼10C的热销标志着中国从“区域供应商”跃升为全球军贸规则的主导者。歼10C的技术自主性,WS-10B发动机、AESA雷达等完全国产化的系统,避免了供应链上的“卡脖子”问题。而且,中国具备完整的体系输出能力,从L-15教练机到ZDK-03预警机,能够提供从“训练、作战到维护”全周期的支持服务。歼10C的成功并非偶然,而是中国“体系化创新与工业化规模化”战略的必然结果。凭借着比西方同类装备低得多的成本,歼10C的性能不仅不输对手,而且在某些领域还实现了局部超越,彻底颠覆了“高价即高端”的传统军贸观念。中国通过“技术自主与开放合作”路径,正在重塑全球装备权力的格局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本文由:南宫28ng相信品牌提供